新闻滚动: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简体版
  • 繁体版
您所在的位置:
屏山君 | 双向奔赴,为了这一“伟大事业”
2025-09-15 15:38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君工作室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事业。在这一机制引领下,闽宁两省区持续保持高频互动,福建省连年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宁交流。

  9月11日至12日,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率领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习考察。

  

  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宁夏学习考察。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代表团辗转固原、银川两地,跨越数百公里,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产业园区、学校等多处考察点,并召开闽宁协作座谈会,共话山海深情、共促闽宁协作。

  此次考察正值关键时间节点,考察点也清晰呈现闽宁协作的显著成效与新时代内涵,折射出两地协作不断深化、持续向上的新气象。

  01

  闽宁协作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任务。

  1996年,按照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福建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5次出席联席会议,提出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倡导建立“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闽宁协作。

  29年来,闽宁两省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开创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单项扶贫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明年,闽宁协作将迎来30周年。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宁夏考察,并专程前往固原市隆德县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图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摄

  六盘山是长征中的重要地标,被誉为“曙光之山”“胜利之山”。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部队四次行经此地。1936年10月,红一、二方面军在六盘山西麓的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毛泽东同志在翻越六盘山时创作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面“红旗”也出现在毛泽东同志创作于福建的两首诗词中——《清平乐·蒋桂战争》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如梦令·元旦》的“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两首诗词中涉及的长汀、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近三万名八闽儿女从这里出发,为了长征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在翻越六盘山时,长汀人杨成武上将作为陕甘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率领部队英勇作战。

  

  图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摄

  革命的红旗,伟大的长征,闽宁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携手奋斗。如今,闽宁两省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共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02

  六盘山下活力无限,塞上江南生机勃发。

  从固原到银川,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深入走访多个产业园区与企业,实地调研闽宁协作成果。

  宁夏能源、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福建则具备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的优势。两省区产业协作从菌草起步,已拓展至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风力发电、食品加工等多元领域,实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动的全面升级。截至8月底,闽宁共建产业园12个,入园企业近300家。

  

  图为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摄

  在六盘山下的闽宁协作产业园,代表团考察了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特色产业培育、联农带农项目情况。

  在银川市,代表团深入闽宁镇闽宁产业园,考察了星汉智能科技(宁夏)有限公司,了解闽宁数字经济协作成果和企业高端智造技术研发等;察看了闽宁镇“绿电小镇”示范项目,听取绿色能源赋能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汇报。

  代表团还走访了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对企业在传统工艺革新、推动高端智能设备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图为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摄

  纵观此行可以发现,闽宁产业协作既扎根宁夏本土特色,亦不断凸显新意——

  位于隆德县的闽宁协作产业园,主要发展中药材加工、特色轻工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呼应农业资源禀赋。

  闽宁镇闽宁产业园瞄准低空经济、算力数创、智能制造等新板块,自2022年动工以来,已吸引46家企业注册,23家正式入驻。其中,星汉智能科技自去年投产后,仅一年时间已生产服务器3万台,实现工业产值超6亿元。

  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铸造用3D打印设备的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落地与成长,宁夏经济发展不断获得新动能,闽宁协作也因此迈向更高水平。

  03

  此行,代表团还来到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考察了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开展定向培养、精准就业帮扶等情况。

  2018年,原州区引进福建飞毛腿集团,建立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持续推进“造血式”帮扶。七年来,学校累计招收学生1600人,其中包括361名脱贫家庭学生;已培育电子产业工人626人,含194名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现有在校生558人。

  学校实现了从“技能培训”到“家门口实训+就业”的跨越:初期推行“1+1+1” 定向培养模式,即实习第一年在原州区学习理论、第二年在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实操考证、第三年在飞毛腿公司上岗实习;2021年建成公共实训基地,引进15条生产线,真正实现“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发展。2023年,学校挂牌成立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完成由“学校”到“产业园区”的转型,当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预计2025年可吸纳就业150余人、年产值突破1.5亿元。

图为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摄

  作为东西部对口协作的典范,该校被国务院列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扶志扶智模式典型案例,其发展历程折射出闽宁协作对就业和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在宁投资的闽企中不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就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劲助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闽宁协作始终聚焦基层民生,通过援建希望小学、修建道路、改造危房、建设示范村,实施“母婴工程”“医疗服务”“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活。近年来,随着“组团式”帮扶持续深化,宁夏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与教育资源。

  (目前闽宁市县结对帮扶关系为:闽侯县-隆德县,海沧区-泾源县,马尾区-原州区,集美区-彭阳县,福清市-西吉县,石狮市-盐池县,城厢区-同心县,惠安县-红寺堡区,漳浦县-海原县,思明区、湖里区-闽宁镇)

  29年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机制下,闽宁协作结出丰硕成果:

  福建协调援宁资金70.32亿元,实施4040个项目,受益群众244万人;

  福建累计派遣14批254人次赴宁夏交流,选派6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建设;

  两省区实现村、企、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结对677对,福建对宁夏5县人民医院、5所高中和5所中职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

  目前在宁闽籍企业(商户)67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在闽就业创业的宁夏人近5万人,社会帮扶持续深化,两省区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山海虽远,闽宁情长。

  两省区双向奔赴、并肩携手,闽宁协作不断展现新气象。

附件下载
主办: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0号省直机关工委
ICP备案编号:闽ICP备19024762号-1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1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