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流县直机关工委挂包的长兴社区宏福巷至宏祥巷公路养护站周边“微改造”项目已完工并验收。该项目总投入24.8万余元,路面硬化408.3平方米,铺火烧板地面 277.07平方米,改造化粪池2个,改善地下排水设施,修建摩托车棚1个,修建树池3个,安装运动休闲设施4处,安装石桌石凳2套等。这里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小区居民爱去的微型小公园,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这是清流县机关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四进四促”工作,进社区促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清流县认真践行“四下基层”,总结运用“调查研究下基层”成果,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实施独具山区特色的城乡建设“微改造、大提升”共建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解决一批基层治理、城市发展等难题,“小县大城关”建设成效越来越鲜明。 一是调研发现问题。开展“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近邻恳谈会”“爱心敲敲门”等走基层活动1500余场。明确“推进平安清流建设”等10个调研重点内容,发动职能部门采取联合调研、蹲点调研、定向调研等方式,下沉干部1.2万余人次征集“第一手”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建立城乡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558个网格、617名网格员,建立72个网格微信群,通过随手拍、线上点等方式,收集灯不明、路不畅、管不通等群众微心愿500余个,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二是共商制定规划。出台城乡“微改造、大提升”共建活动方案,制定地面整修、违建拆除等6个方面提升标准,生成315个项目点位,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推动调查研究从“纸文章”变为“作战图”。采取单位挂包一批、企业援建一批、居民自治一批的方式,建立“一个点位、一个部门挂包、一套人马跟进”系统推动机制,让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 三是实干赢得民心。清流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群众“盼的事”转变成政府“干的事”,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进社区、促治理的“微改造、大提升”活动,释放出一波又一波正面效应,超七成项目点改造完成后成为老人儿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先后有41批次居民自发向县委县政府赠送锦旗,成为群众点赞、上级认可的清流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