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跨村联建兴产业 抱团发展促振兴 人物简介
省委政法委 陈建福 (宁德市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驻村第一书记) ■要知难不畏难,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驻村工作,事多面广,还有不少急难险重的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开展走村入户。走遍芹溪村的家家户户,听取收集意见建议、解决具体问题矛盾。 ●凝聚发展共识。定期开展集聚下派力量、乡贤人才回归等座谈会,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视野、树立信心。 ●做好关心慰问。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获得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要吃苦不叫苦,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心任务。 立足芹溪村情实际,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振兴。 ●组建“一个”联村党委。为破解工作力量薄弱、资源资金分散等问题,率先探索成立李墩镇际头芹溪楼坪联村党委,将地缘相邻、人文同根、产业互补的际头村、楼坪村纳入乡村振兴“共同体”,使“小支部单打独斗”变为“大党委聚力出击”。作为联村党委首任书记,探索制定了“四共四联”等联村党委工作机制,被周宁县委组织部推广。 ●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盘活联建村闲置资源,引进金线莲、高山蜜薯、黑兔养殖等特色产业。探索建设以亲子互动为主题的萌宠乐园,配套特色民宿、古银矿遗址陈列展、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吸引游客数万人次,促进村财和村民双增收。 ●打通“一条”农产品销售渠道。按照把农产品品牌化的思路,申请获得“周宁有鲤”县域公共品牌使用权,将芹溪村及周边村农户滞销农产品和整治抛荒撂荒地所产的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设计和市场定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芹溪村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
陈建福(右一)在耕地。 ■要干事不挑事,认真办好每件事赢得百姓心。 百姓的事无小事,着重解决群众身边的三个问题,以实际行动温暖群众的心。 ●解决乡村出行不便问题。以联村党委名义向交通部门申请,成功开通了周宁到际头、芹溪、楼坪3个村的公交专线,并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让沿线群众受益。 ●解决乡村人气难聚问题。积极争取芹溪通往紫云村、陈峭村及政和县杨源乡洞宫山景区3条道路建设,推动更多人气商气向芹溪汇集。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周宁县首场“欢迎女儿回家”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外嫁女儿回家,增强她们对家乡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 ●解决乡村养老服务问题。积极对接有关单位和争取资金物资关心老人,筹集资金推动长者食堂、长者影院、长者文娱室以及长者诊所等敬老项目落地,让留守老人在家开心舒心、在外子女放心安心。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富美宜居新腊洲 人物简介
省交通运输厅 梁志埠 (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腊洲村驻村第一书记) ■聚焦抓党建强堡垒,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驻村期间,始终把建强村党组织班子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努力将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抓住村级组织换届有利契机,从返乡大学生、产业能人中物色人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整个队伍更富激情、更有本领,留下了“永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积极为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村党总支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聚焦抓产业促振兴,着力推进村强民富。 立足村实际,带领村民发扬闽南人敢拼会赢的奋斗精神,累计实施项目、加大投资;针对“零星分散、规模小、水平低”问题,提出“靠海吃海、注册公司、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推动建成牡蛎集中加工区,动员95后大学生返村创业创立品牌,增加村民就业岗位;及时收回整合发包期满虾池、滩涂,帮助村集体增收,有力保障村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
梁志埠(右)与村民交流探讨牡蛎养殖情况。 ■聚焦抓治理惠民生,着力提升乡风文明。 从提升村庄硬件软件着手:在全县率先实现村内道路“白改黑”,新增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结合“裸墙整治”打造文化打卡点,环境魅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4场“村晚”,村晚直播和视频获得网友点赞10万余次。经过多方争取,新的腊洲小学建成了,一个仅有三个年级的教学点升格为六年制完全小学;还举办“驻村书记进课堂”“名校大学生进校园”等活动,让希望的种子在村里蓬勃生长。
党建赋能花产业 走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人物简介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姚和水 (福州市罗源县西洋村驻村第一书记) ■把党组织建强,凝聚推动乡村发展合力。 始终牢记组织上“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要求,一到任就认真抓好村党组织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走村入户,动员本村优秀人才竞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助力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换届后,同步抓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组织工作运行,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实行新一届村“两委”班子AB角工作制。同时,建好用好党组织活动阵地,依托在村部与农场设立的党员活动室和创新打造的“花田间议事长廊”,组织党群联席会,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团结大家一起议事干事。 ■把花产业做大,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挥专业所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花卉苗木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实际,创新提出“以花塑旅,以旅促农”的发展思路,探索“支部+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组织花卉专家到田间指导种植、联系推广新品种,不断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村级集体土地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基地化运作、有序化流转,逐步实现了花卉苗木从种植业向旅游业的拓展。
姚和水(左)和村民一起采茶。 ■把民生事办好,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把老百姓的大事小事放在心上,自己带头并积极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力求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用好“1436有事好商量”工作法,与村干部、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定期走村入户,做好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纠纷;对贫困群体实行动态监测、每月走访,跟踪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逢重大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捐资助学;推动修复饮用水管、挖水井、建小水库与候车亭等一件件民生实事小事落实落地。在村党组织引领示范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心齐气顺,拧成一股绳为民办事、为村发展尽责,西洋村也获评省级高级版“绿盈乡村”、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