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3月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校(区行政学院、区社会主义学院)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区党工委工作要求,在学上下真功、在查上动真格、在改上见真章,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为校(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一、做法成效 (一)坚持以谋破题,举旗定向增强学习教育推动力 一是迅速动员部署。校(院)委会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和区党工委有关会议精神,对全校(院)开展学习教育动员部署,确保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二是周密组织实施。明确推进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方向路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4方面13项措施,确保学习教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高标准组建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构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全面督”的工作机制,设立4个工作组,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三是抓实督促指导。校(院)委会定期听取学习教育进展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累计召开专题会和推进会4次;班子成员下沉分管科室和挂钩党支部开展督导;机关党委动态更新学习教育进展表,督导各党支部完成学习任务和进度安排,打通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二)坚持以学知矩,深学细悟增强学习教育内动力 一是坚持原原本本学、深入持久学。为党员干部配发《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辅导读本,督促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四学联动”机制为抓手,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5次、交流研讨4次、专题讲座3次、“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66次,推动学习教育层层落实、步步推进。二是坚持以上率下学、专题辅导学。校(院)举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分组讨论和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全体党员干部作出示范;校(院)委会领导班子带头讲授专题党课6次,各党支部书记在支部范围内讲授党课8次,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三是坚持联系职能学、沉浸现场学。以高质量教学赋能学习教育,开发作风建设新专题课程5门,创新“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党性分析”多元教学模式分层施教,累计承办主体班次3期137人次,开展外培班次学习教育专题授课22场次1183人次。以高质量宣研赋能学习教育,围绕“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主题,在《平潭时报》发表理论阐释文章3篇,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平实语言,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宣讲20余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以高质量现场教学点赋能学习教育,用好平潭红色资源和廉洁元素,不断完善平潭综合实验区主题党日馆“廉政文化长廊”内容,打造坚强“党性教育基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接待区内外各级党组织240批次,参观人员1100余人次;以“两岸融合的平潭实践主题教室”入选“福建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为契机,打造思想淬炼的重要平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接待中央部委、省直机关、区党政机关及各级党组织271余批次,参观人数8200余人次。 (三)坚持以查识疾,动真碰硬增强学习教育渗透力 一是注重系统推进问题查摆。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校(院)委会领导班子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照49个方面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共梳理出班子11条问题、班子成员35条问题,其中纳入集中整改台账9条,做到精准聚焦、靶向施治。二是注重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组织各党支部、40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结合岗位实际和自身特点对照查摆,重点对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说话随意、口大气粗,精神空虚、贪图享乐,社会交往复杂、生活不检点以及网络言行方面问题进行查摆,注重引导普通党员不当看客,主动查摆,从严从实检身正己。三是注重警示教育提质增效。坚持将反面案例作为“活教材”,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专题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专题讲座、赴法院旁听庭审等活动6次,签订《党员、干部抵制违规吃喝承诺书》56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真正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 (四)坚持以改正行,靶向施策增强学习教育执行力 一是把“解难题”作为根本。针对查摆问题,校(院)委会领导班子召开推进会分析研判整改情况,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举措和时间节点,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已累计完成整改55项,高效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二是把“转作风”落到实处。坚持“废改立”同步推进,对现行制度进行“地毯式”梳理排查,新制定制度4项,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预算支出、厉行节约、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刚性约束力坚决遏制和根治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三是把“重监督”贯穿始终。以常态化监督和精准化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加强对干部依法依规履职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职工绷紧“纪律弦”,形成自觉依规办事的长效机制。 (五)坚持开门纳谏,群众参与增强学习教育凝聚力 一是广开言路听民意。校(院)委会领导班子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挂钩村企开展“进村入企话岚图”活动,累计走访2个村居和7个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向党员群众通报学习教育进展成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在各主体班次和外培班次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围绕校(院)落实学习教育情况、改革发展等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以群众和学员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二是用心用情解民忧。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台账,靶向发力、精准施治。尤其是路段塌陷隐患问题,迅速联系片区及相关部门,推进路面修复,有效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截至8月底,已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个。三是主动公示促提升。坚持整改过程让群众监督、成效请群众评判,通过校(院)委会、全体干部教职工大会、公示栏等形式,及时向全体干部教职工通报班子立行立改事项、集中整治工作进展和初步成效。特别对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不够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不够到位、巡查管理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重点公示说明,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主要特点 (一)突出系统性,实现工作格局环环相扣 从部署、学习、查摆、整改到教学、科研、宣讲、实践,构建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精准高效、闭环管理的工作格局,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举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确保学习教育有序有效推进。 (二)突出实践性,实现学查改有机贯通 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使命,既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宣讲台”,更做“示范场”,一体推进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不断彰显“净化器”“大熔炉”“风向标”的政治职责和时代担当。 (三)突出创新性,实现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打破“一阵风”式学习,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固定内容,构建“日常+专题”学习体系;跳出“课堂说教”的局限,推动学习教育向实践延伸,通过实地感悟强化纪律意识,以创新举措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领导带头是根本保证。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次学习教育之所以能取得扎实成效,根本在于校(院)委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带动力量,推动校(院)队伍风气持续向好,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坚持党性锻炼是终身课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只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何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坚持监督执纪是重要手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威慑力在于监督。必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咬耳扯袖,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使铁规矩、硬杠杠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四)坚持群众路线是价值追求。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作风建设才能获得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五)坚持长效机制是治本之策。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在集中学习教育的同时,注重建章立制,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从而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