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7日,共青团福建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号召全省各级团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团中央决策部署,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高度自觉,不断开创福建共青团工作新局面;部署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六大工程”,把大力实施思想引领“铸魂”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推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青年。 一是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少年。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立足组织化动员优势,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广泛开展“微团课”“青年说变化”“研习社”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懂弄通做实中不断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突出青年化宣讲阐释,建强“福小青”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常态化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小范围主题宣传,探索在不同领域、不同圈层青少年中进行党的科学理论宣讲的“精准滴灌”模式,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让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到“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开展情感化学习体悟,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精心打造“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特色学习实践活动,用好《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生动教材,以“当事人讲当年事”的方法,引导青少年从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上深刻感悟领袖魅力和真理力量。 二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国情省情、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宣传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引导青少年从今昔对比、中西比较中不断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在追求“大我”中找准“小我”的人生航向。立足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独特优势,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用好龙岩古田会议会址、宁德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厦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纪念馆、三明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教育资源,讲好讲活“习爷爷在福建的故事”“福建红色故事”“八闽楷模故事”,让青少年在革命文化熏陶中,建立起对党的真挚情感和政治向往,让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代代相传。深入挖掘八闽优秀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福”文化“潮”起来“燃”起来,让青少年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三是牢牢把握青少年网络舆论主动权。坚持“团媒姓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动态报送、应急处置等机制,从严管理团属新媒体阵地,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决守好青年意识形态主阵地。主动适应新时代青年网络生态圈,积极入驻青少年聚集的新兴网络空间,以“青春福建”融媒体中心为龙头,深度融合各级团青学少和各类青年社团新媒体阵地,全力建设活力四射、触手可及的“身边共青团”,切实提升传播声量和引导效能。大力实施产品化战略,把大主题、大道理、主旋律与小故事、潮元素、新语态、微传播相结合,围绕重大主题和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持续推出一批带有鲜明共青团特点、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让网络舆论引导既“走心”又“有形”,实现思想政治引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 四是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聚焦为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深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从“队前教育”到“团队衔接”的全过程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红领巾奖章”、福建特色“先锋章”等激励载体,全面实行分批入队、推优入团,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深化推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面落实我省“青马工程规划”,健全“省、市、高校”三级实施机制和高校校、院(系)两级培养体系,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学践传合”育人模式,逐步扩大对国企、农村、社会组织、少先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的覆盖。推动完善推优入党机制,确保“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落实到位,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